自从落户兰州新区,来水性科天参观、考察的人就络绎不绝。一家生产装修建材的民营企业,为何如此引人注目?
记者多方了解后,发现秘密就在“高科技”和“环保”上。原来,这家企业生产的产品拥有多项自主知识产权,他们自主研发的水性高分子可以制造人造革、板材、胶、涂料等,产品覆盖家装建材全产业。因为技术有了本质的突破,产品也与传统行业完全不同,实现了家装“零污染”。
这家企业原本在安徽省,能在产能需要扩大之时选择落户兰州新区,是兰州新区上上下下努力争取的结果,也是西部地区承接产业转移的一个成功案例。
承接产业转移是落后地区经济发展,赶超发达地区的重要路径。但长期以来,许多人对这种路径的认识并不清晰,把“转移”仅仅理解为了空间和地理上的变化。这种错误的理解导致了许多悲剧。
在采访过程中,记者就了解到了这样一个令人心痛的案例。人造革最早是美国人发明的,因为污染严重,被转移到了日本,又从日本转移到了台湾,导致高雄的地下水被严重污染,直到现在仍然不能饮用。而现在,全世界这个领域的生产企业六成在我国,温州等地严重的空气污染和水污染就是代价。
试想一下,如果这样的产业被“转移”到兰州新区,悲剧依然会延续下去。好在经过产、学、研、销等多个领域的许多有识之士的共同努力,像水性科天这样的品牌终于应运而生了。
生产过程零污染,生产的产品也是零污染。从水性科天出来的装修产品没有刺鼻的味道和有毒的气体,解决了困扰许多人已久的装修污染问题,这样的产品在市场上受欢迎几乎是可以预见的。
这样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兼备的企业落户兰州新区,难怪新区要将其当成“宝贝”向人展示。可见产业转移不是简单地把高污染高耗能产业接过来,而是要在产业升级的基础上,结合自身发展的优势,在青山绿水中建起金山银山。
记者还了解到,在水性科天落户兰州新区后,他原来所在的安徽省“追悔莫及”,许下各种优惠条件邀请他们留下来。而涂料建材的生产大省浙江也早就抛出橄榄枝希望他们过去落户。
但水性科天还是选择了兰州新区作为向全国扩张的第一站。除了兰州新区的决心和诚心,一位在科天工作多年的职工的话也许道出了科天人的心声:说实话,我们对自己的产品有信心,但对好多地方的空气和水质还真没信心。兰州新区就像我们小时候的东部,这里的空气和水都这么好,我们远离家人来到这儿就是因为看到了新的希望。
的确,兰州新区是一片崭新的沃土,作为西北第一个国家级新区,它寄托了太多人的期望,这里的广阔天地等待着干事创业者到来。希望兰州新区的招商人员擦亮眼睛,继续寻找这样的企业;也希望有更多像水性科天一样的企业来到兰州新区,在这里生根,在这里发展。
本文转载自:人民网-甘肃频道